“宫婢之变”中宫女为什么要勒死嘉靖皇帝?
这基本等于没说,关于这件事儿的起因,估计只有嘉靖皇帝自己知道。其实后世的探究估计已经八九不离十了。
嘉靖皇帝崇信道教,从嘉靖二年开始,他还只有十七岁时,就开始崇信道教。可能由于自己这一支皇族的寿命整体不高,嘉靖一直服用丹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,而丹药的成分就比较恶心了——处女的经血。
这种说法来自民间传说,说是朱元璋的驸马赵辉善于采阴补阳,活了近百岁,其方法就是坚持不间断地饮用女子经血。而为了让女子的血液纯净,嘉靖要求她们控制饮食,只喝露水,这哪是常人能经受的,天长日久让走投无路的宫女选择这种极端的方式。这种说法可信度不高。
其实来自于朝鲜的信息,我觉得比较靠谱。
皇帝痴迷于道术,炼丹服食,性寝躁急,喜怒无常。一旦宫人犯错误,哪怕是微小的过失,他都不能容忍,动不动就鞭打杖责,因此而被打致死的人,大约早已经超过了两百多人。考虑到嘉靖在“大礼仪”中对官员的做法,这种说法比较靠谱。
3、 深层原因
记得郭德纲经常在其单口相声中讲:恐惧的极限就是愤怒。我觉得很有道理,“壬寅宫变”就是个恐惧发展到极限的例子。
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君王,他不仅让臣属恐惧,也让普通百姓恐惧。他编制法律、制定八股文、搞户籍制度,都是为了控制人民,这让大明帝国从上到下都很惧怕他。
之后的朱棣也是如此,好在朱棣后面几个皇帝还算正常,直到朱厚熜的出现。这位道君皇帝不上朝但管事,对臣属的控制极严,在他在位的四十多年里,无论是宦官还是重臣都在他的股掌之间。
当时,嘉靖皇帝被勒,晕死过去之后,被方皇后紧急召来的御医们面面相觑,谁都不敢上前。只有是工部尚书兼掌太医院的许绅万般无奈,开方下药,救活了皇帝。几天后,他自己却病倒了,他对慰问者说:“唉,我知道不行了。这病是被吓的,没药可治。当时,我不去救或者救不好,都得被杀头,太紧张了。唉,我的病不是药石能治得了的。”没多久,许绅果真去世了。
许太医之死或许是因为紧张过度,更是因为他知道这位皇帝的性格,嘉靖皇帝的作风就是用极强的控制力来压迫臣属,而那些成天在皇帝左右的宫女们估计每天都是战战兢兢、如履薄冰。
这些宫女受不了精神与肉体的双重压力,只能铤而走险,选择与皇帝同归于尽。
“壬寅宫变”也改变了大明帝国的历史,直到死去,在长达二十三年的时间里,嘉靖皇帝基本上不再上朝,不见群臣,长期躲进深宫修斋醮,建雷坛,从事道教修炼。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葩皇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